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比如,你买了一只股票,涨了10%的时候,你可能很快就把它卖了,想着落袋为安;可要是跌了10%,你却死活不愿意割肉,总想着它肯定能涨回来。
又或者,你在商场抽奖,抽到了一张价值100元的优惠券,你可能会觉得挺开心,但要是不小心弄丢了这张优惠券,你可能会懊恼一整天,那种失落感远远超过得到它时的喜悦。
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损失厌恶心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有趣又神秘的心理现象。
一、什么是损失厌恶心理
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简单来说,就是损失带来的痛苦感要远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感。
比如,捡到100块钱带来的快乐,可能远远比不上丢了100块钱的痛苦。
这种心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人类的进化历程之中。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损失意味着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比如,丢失了食物储备,可能就会面临饥饿;失去了住所,可能就会遭受野兽的袭击。
所以,那些对损失更加敏感的祖先,更有可能采取措施来避免损失,从而提高生存几率。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对损失的高度敏感就深深烙印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成为了我们心理的一部分。
二、心理学家眼中的损失厌恶
心理学家们对损失厌恶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着名的当属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s
tversky)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这两位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对损失和收益的不同态度。
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确定性的收益,而不是冒险去追求可能更高但不确定的收益。
举个例子,假如你面临两个选择:a是直接得到1000元;b是有50%的概率得到2000元,5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大多数人会选择a,因为他们不想冒险失去可能得到的1000元。
然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情况就完全相反了。
他们会变得风险偏好,更愿意冒险去避免损失,而不是接受确定性的损失。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把选项改成:a是直接损失1000元;b是有50%的概率损失2000元,50%的概率什么也不损失。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b,宁愿赌一把,也不愿意接受确定要损失1000元的结果。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还通过实验测量出,损失带来的痛苦感大约是同等收益带来快乐感的2.5倍。
也就是说,丢了100块钱的痛苦,需要捡到250块钱才能弥补。
这个研究结果震惊了心理学界,也让损失厌恶心理成为了行为经济学和决策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生活中的损失厌恶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损失厌恶心理在生活中的影响,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故事案例。
(一)股票投资的纠结
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为了能挣脱世俗的枷锁,他该何去何从!这是一段旷世奇缘的爱恋,为了能与至爱长依相伴,他该如何决择!他能否力挽狂澜技压群雄,站在世间巅峰眺望天下,成为天地主宰!...
...
公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边,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几十上百万志愿军分批次雄赳赳气昂昂赶赴朝鲜战场。孙磊这个生活在21世纪的退役特种兵,来到了他爷爷当志愿军的生活年代。...
沈娴穿越成了一个傻子,被赶出家门毁去容貌不说,肚子里还揣了个崽!丈夫另娶新欢当日,她登门贺喜,狂打新妾脸,震慑八方客。没想到新妾处处跟她飙演技弱鸡,就凭你?也配给自己加戏?渣男还想虐身又虐心抱歉,从今往后,我沈娴你高攀不起,纵使有一天你跪下来,我也会把你踩在脚底。还有那谁谁谁,别拦着我找第二春,谢谢。...
楚昀宁穿成王府弃妃,被圈禁在冷院,肚里还怀了个崽。她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谁知这瞎眼的爹听信绿茶谗言,质疑孩子的身世。楚昀宁表示,行,这孩子跟你没关系!手握银针,救死扶伤,名满天下!开商铺,造美容配方,银子赚手软!彻查当年的真相后,萧王懊悔不已,决定加倍补偿母子二人,日日来献殷勤。楚昀宁王爷,请自重!...
疑似初见她跪在他面前我陪你睡满100万美金做手术费,求你救我父亲!怎么样才算睡够?睡到你腻了为止!后来米雨桐,我打算合法地睡你,我们结婚吧!只是一场交易,何必我只是想在腻了的时候,让全世界都知道你被我睡过!这是一个睡和继续睡,要和谁一起睡一辈子的故事,大宠文,女主不白兔负责谈恋爱,男主不白痴负责高富帅兼包揽处理所有对女主的伤害,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