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一个家长来接话:“殿下就是这么踏实。有人会弹琴就以为能上天。其实生活,不是弹琴也不是作画,生活就是琴。”
景元姗点头:“有的上兴趣班,既不是兴趣,后来发现没用,又扔了。其实,真正找兴趣的,然后坚持下去。吃完饭练几个字,怡情养性,就是作用。”
家长吐槽:“现在吃完饭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谁练字?”
景元姗说:“我还年轻,仅代表自己看法。修身养性还是需要的。”
一片掌声。
大家说压力大,写几个字,还不至于压力大。
练练琴不是缓解压力?
一个学生上来说:“总看到鸡汤,说一天看一小时书,一年能读多少,其实是有理的。”
另一个女孩子提议:“从暑假开始,定个小目标:一天看一小时书。”
家长问:“殿下觉得看什么书?”
景元姗笑道:“个人观点,史书、名著、肯定是更有价值。也可以看一些拓宽眼界,不在于有没有用。”
家长特别赞同:“眼界决定高度。”
有人苦恼:“史书看起来很难。”
景元姗笑道:“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作注不下数十家,到颜师古算大成。但读起来难,也正是价值所在,不紧不慢的,一天读一页。好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味道也正在其中。”
有人明白了:“这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
有人问:“殿下这么年轻,看过很多、能看懂吗?”
景元姗回答:“懂不懂这种事不好说,我若是读书,一天睡五个小时,读十六个小时。”
一片倒吸气。
浦市的天都冷了点。
对着汉书能一天读十六个小时?
非人!
景元姗笑道:“有时候未必懂,是一个熏陶的过程。”
有人明白了:“殿下的气质是熏出来的。”
有真明白的:“看那么多,总有懂的。”
真懂的:“殿下哪会不懂?不过,对一般人,就是磨性子。现在很多人没耐心,又如何成大事?”
有人认真的:“殿下有什么方法咩?”
景元姗笑道:“没有。若是要我妹妹看书,那就告诉她必须看。她没必要去抵触。看的时候,将自己抽离出来,进入书中又是旁观,看不懂反正古人也看不懂我们,旁观完这一段就算。”
教授立即总结出来:“要耐心,还得态度端正。看书有什么好抵触的?看不懂也看,看多了就懂了。”
好多人明白:“就是多读多看,熏陶。”
没错的。
熏着熏着就有味儿了。
觉得看不懂总不去看,那永远不懂。
看一次、又一次,只要用心,多少也有懂一点。
什么用?它就是养乂成一个人的格局。
很多东西不是当场交钱十块八块。
总有获益的时候。
网上,粉丝自发的:这个暑假,读一本好书
想知道唐问津都看什么书
唐问津回复:史书是好选择。就算不懂,也可以将四书背下来。
景元姗v:我们不再是受四书束缚,背下来是便于吸收有用的。而且,这些东西是几千年的基础,对于理解别的文化,有很大帮助。不懂,就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