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除掉孙策,而是不管能不能除掉孙策,都不能让孙策投降刘澜,这才是关键,而州牧帛纸上所书的借刀杀人便是州牧心中所担心和害怕发生的事情。
而主公所说的借刀杀人,十有八九要表达的意思是怕孙策在走投无路之时投降刘澜,借刘澜之手攻打荆州,毕竟孙策现在没有这个实力,可如果他借助刘澜之手,就一定有这个能力,哪怕刘澜现在不会动荆州,可日后呢,如同他动了这个念头,那孙策就一定是他的开路先锋。
想到这里的一刻,文聘已经留下了冷汗,虽然不确定是谁提醒的刘表,但是此人眼光之毒却让他感到有些头皮发麻,还好他所效力的乃是荆州,所以更多则是庆幸,要不然遇到这样的对手,真的会非常头疼,他甚至都在替刘澜感到不幸,因为他的心思早就被看穿,关键州牧还对此深信不疑。
这可就有意思了,虽然现在两家联盟甚至日后还会联手,但主公却始终都对刘澜不放心,一直在防备着他,而这些如果不是今日机缘巧合,他根本就不会知晓,当然日后他们会不会与刘澜撕破脸,他不好妄下评论,但如果会翻脸的话,多半就是因为孙策,因为这会是一个极好的噱头,刘澜替帐下大将报杀父之仇出兵荆州,还有什么比这个噱头更能够得到多数人认可的?
大汉朝总归还是以孝治天下,幼童启蒙之后所学的第一步经书便乃孝经,当官也是选举孝廉,为父报仇替母杀人,在这个时代是能够得到多数人同情并会进行帮助甚至是资助以及藏匿的,正是因为这些,所以刘表才会担忧,毕竟他并不会担忧孙策能掀起什么浪花来,可如果他背后有刘澜支持的话,就算他们最终能击退刘澜的部队,那也一定会伤筋动骨,为了确保万一也为了以防万一,孙策必须死,就算死不了也绝对不能让他在兵败之后投靠刘澜,这是刘表的底线,也是他派文聘到荆南唯一的目标,除此之外他根本就不会担心其他。
那一天会到来吗,或者说会有那一天吗?和刘澜兵戎相见的一天?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谁都无从知晓,但是证实因为无从知晓,才说明了有这个可能,哪怕全荆州上下都说不可能,但州牧一定不敢这样去想,哪怕只是假设,也有有相应的应对计划,不发生最好,发生了也不至于因为没有任何防备而出现自乱阵脚的情况。
当然就这件事情上来说,他是不会相信这都刘表自己做出了预见性的决定,而更愿意相信在他身后有高人,至于是谁可能是军师蔡瑁也有可能是谋主蒯越,因为在他眼里的刘表并不具备任何战略眼光,自然也就无从做出如此富有预见性的决定。
文聘当然要高兴,最少州牧让他看到了希望,而他自然也就有了机会,他在荆州出仕,不就是因为在荆州更容易混出点名堂吗,在其他诸侯那里,实力非常强,可同时军队都已经饱和,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他自己有私曲,要不然想出头比登天都难,就像他这样的年轻将领,不管是袁曹又或是刘澜,在他们那边,想混到今日他在荆州的位置,虽然看起来不过就是个杂号将军的头衔,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多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三四年那也是他运气爆棚,斩将夺旗这样的大功劳最少得立那么几回,而且在校尉甚至是偏将裨将任时,还能有独自领兵获取胜利的战绩。
可这样的运气,又哪里是什么人都能又的,在这些诸侯的帐下,校尉裨将如同牛毛一般,每个人都红着眼睛等着机会的到来,这是什么,鱼跃龙门的机会,一朝越过龙门,那就算得上真正步入将领的行列,哪怕只是杂号将军,最少你有了进入将军府参加军事会以的机会了,能够让刘澜知道有你这么一号人物。
可在荆州,他就不会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如同一片荒原,等待着他的开发,所以在袁曹刘处需要十多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他用了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挑荆州的原因。
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这就要看个人的选择了,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考虑袁曹刘,但本身就是荆州人的文聘要考虑自然也是首选荆州,所以他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算是走了捷径吧,当然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捷径,毕竟他乃是荆州人,并不存在走捷径,只是他运气好罢了。
对,谁能否认这一点呢,运气难道不重要吗?如果张飞不是幽州人,他这么可能在刘澜还没有腾达之前就遇到他呢?所以这就是运气,要不然张飞现在可能还再当他的屠夫,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个屠户,现在却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将。
他的野心到不大,能够在荆州人尽皆知就好了,这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吧,至于天下闻名,那是需要战争来加以点缀的,就好像赵云一战成名不就是因为冀州之战,而再看关羽,他的情况则与赵云有着本质的区别,赵云是一战成名,而关羽自己其实也并不知晓他是从何时开始被人尽皆知的,甚至连关羽都有点模糊了,因为他带兵的战斗太多了,经典的战斗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他和赵云会变成两种极端的原因,也确实如刘澜所说的那样,他们两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赵云是一战成名,而关羽跟着他却是从最小的小辈坐骑,正是这一路摸爬滚打过来,因为参加包括指挥的战斗都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真正被世上知晓他,连他自己都不得而知。
是在没有率领摄山营之前还是在这之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文聘已经成为了荆州关键人物,刘表虽然不会离不开他,但是有自己的存在,他能做的选择自然也就更多,所以他的机会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