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理至明,无待详论。”
……
这一段一出。
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着他人吹捧和媒体炒作而成名的文人们脸红了。
而其余的文人,也沉默了。
否定舒宇说的这一条?别开玩笑了,傻子才会支持文章不讲文法……
继续看看,他一定会有说的有错的地方。
……
“三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曰‘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音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之呻吟也。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
……
那些喜欢动不动写些苦情诗、苦情散文的文学创作者都傻眼了。
我们不就喜欢写这些类型的东西,卖弄一下文笔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多愁善感的情操吗?
怎么就成亡国之音了?
如果不让我们写这些,我们还能写什么呢?!
他们是真的怕了。
他们终于想起了舒宇之前每次写文章的反击能力。
然而,舒宇可是那种要不不出手,一出手就下死手的角色。
……
“四曰务去滥调套语: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磋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惜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试举一例以证之。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
……
好嘛,这些词以后都别用了,否则就是滥调套语了。
……
“五曰不讲对仗:
排偶乃人类言语之一种特性,故虽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间有骈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三排句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语言之自然,而无牵强刻削之迹;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声之平仄,词之虚实者也……”
……
所有攻击舒宇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这篇《文学改良刍议》了。
更有很大一部分文人,看到这篇《文学改良刍议》后,哭笑不得。
他们对付你,你反击他们就好了啊。
尼玛搞什么“范围攻击”啊。
……
其实,他们应该感到庆幸。
这篇来自前一世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为了推动“白话文运动”而创作的《文学改良刍议》,经过舒宇之手,已经是精简版了。
原文提出“改良八事”,而舒宇修改的“精简版”,则只有“改良五事”。
当然,这倒也不是舒宇对攻击自己的人大发慈悲,或者是否定原版的《文学改良刍议》另外三事,而是因为,胡适先生这篇文章创作于前一世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是为了推行“白话文运动”,因为当时垂死的中国文坛状态,必须要“除旧迎新”才能“破而后立。”
而将《文学改良刍议》搬到此时,那被删掉的那三条不但完全不适用当今,还会引来非议。
那三条分别是“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是要讲究时效性的。
……
《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十分钟后。
991个赞,70个转发。
半小时后。
911个赞,191个转发。
一小时后。
44414个赞,8145个转发。
多地文协召开紧急会议,逐句研究《文学改良刍议》,文学圈子一篇哗然,转而一片死寂。
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而舒宇的那些粉丝们,则活跃了起来,开始了绝地反击。
嘿。你们不是说大宇只会打嘴炮,对文学没有贡献吗?
他提出自己对文学改良的看法,你们怎么都哑巴了?!
……
至于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我们的舒宇,则是与同宿舍的两个兄弟,坐上了回往鲁南的飞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