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日黎明未见吴王殿下亲临朝堂?\"
王德尚未完成仪式,何世民已按捺不住疑虑。
\"禀陛下,吴王府的首席幕僚昨夜呈上书函,言吴王殿下不慎从马背上跌落,伤势颇重。\"
负责朝臣考勤者立刻应声,任何缺席均需预先禀告,故此臣子一听何世民询问,即刻起身回应。
\"跌马?\"
何承乾闻言,唇角微颤。寻常百姓或许仅视之为意外,但在王室与权贵之间,这往往预示着某种阴险的计谋。
\"昨日为何无人禀报,太医院的医师何在?\"
何世民神色焦急,此事他筹备已久,眼看就要有一位能与何乐为之子抗衡的人物崭露头角,此刻却在关键时刻遭遇阻碍。他心中已有疑虑,目光扫向何乐为,锐利无比,难道是这位孙子从中作梗?
然而,望见何乐为那清明的目光,他立刻释然。是了,尽管这个孙子时常轻浮,却不会做出如此卑劣之事。在皇室之中,何乐为算得上正直,他挑战对手,皆以光明磊落的方式,魏王与晋王便是明证,绝不会行此下策。
\"陛下,吴王殿下昨日上午心血来潮,欲在王府后苑马场驰骋,王府侍卫未能仔细检查马鞍……\"
群臣只能如实禀报,毕竟涉事者乃皇家血脉,幸而伤势不重,未及骨骼,但也需静养月余。所谓伤筋动骨百日,一个月的休养在平时无妨,如今大军整装待发,若等一个月,只怕战事已变。
\"彻查此事,务必水落石出。如若无果,尔等的项上人头将为此负责。\"
何世民怒不可遏,伤势小事,他的布局就此付诸东流,这段时间的努力如同空忙。自何乐为在吐蕃时他就着手策划,保密工作滴水不漏,其间耗尽人力物力,岂料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下属官员连忙俯首退出,此事并无太多可查之处。吴王已承认是自身疏忽,按常理亲王骑马前应由八名以上的侍卫检查马鞍,此规矩正是何承乾当年遭遇事故后,皇家亲自订立的。
然而,吴王当时未让人检查,导致事故发生,众人皆不愿担责。王府的官员们皆目睹此事,无人敢欺瞒。调查最后,只能归咎于吴王殿下的失策……
在神秘的伊斯特兰帝国,吴王府的马厩或许会卷入一场未知的风暴,而那些马夫的命运,恐怕只能任由天命裁决。权力的博弈中,无论是高贵的领主还是卑微的马夫,都可能成为代价。吴王的决定,选择避免前线的纷争,实则是为保全自身的地位,而朝廷的监察官们未能洞察其意,反而视为机会,意图借此弹劾吴王,以求功名。
\"陛下,微臣揣测,大战在即,吴王不让查验马鞍,莫非是惧怕疆场?\"
屋漏偏逢连夜雨,吴王并非畏战,只是不愿与何乐为的纷争持续,否则他如今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然而,朝廷的谏官们未明其心,立即抓住这一契机,若是以此指责吴王,也许能为自己增添功绩。更有甚者,倡言用皇家情报司调查吴王,怀疑他与远在边陲的高句丽有所勾结。
何乐为闻言,无言以对,这些人究竟怀有何种思维?他们缺乏判断,恐怕皆为贵族子弟,未曾涉足真正的政坛,或是只想从中渔利。
\"朝会结束。\"
正如何乐为预料,尽管几位谏官仍跪在那里,皇帝并未让他们继续发言。此刻的何世民满腔怒火,却无法发泄,于是命令王德宣布退朝。
其他官员面露愕然,大军即将出征,许多事务还需皇帝决断。如今皇帝突然退朝,这些事又该由谁接手?于是众人离开大殿后,纷纷前往政务殿等候。
长安城的风波已在朝廷中传开,官员们再看向何乐为,目光中多了敬畏。这位太孙殿下久战沙场,为大唐帝国建立了赫赫战功,许多人曾以为他在京中势力有限,最多仅掌控一些商业组织。有些人质疑这些组织无足轻重,然而经过此事,他们见识到了这些组织的威力,先是迫使兰陵萧家退让,接着又让吴王殿下落马……
联想到百官的沉默,除去那几位不知深浅的谏官,朝中竟无人出面反对,可见东宫现今权势之盛大。
不少大臣欲开口,但想起萧禹的下场,便都选择了沉默。你确是重臣,能在此地立足的都是,然而,你有萧禹那般强大的实力吗?
在迷离的王廷深处,\"废物…\"的咒骂声在勤政殿内回荡,伴随着瓷器破碎的刺耳声响。何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