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是没经验胆儿小,被老孟这么一说倒觉得有些道理,便抬起眼朝四周抛掷香囊绣球的女子看去。
道路旁的大姑娘们倒也不胆怯,见颜鹏看来,纷纷摇着绢帕便面等物打招呼。
颜鹏哪里见过这等阵仗,脸一下子就红了,头也低了下去,那羞怯的模样倒是引发了姑娘们一阵笑闹。
老孟见他这般模样,也是哈哈一乐。
仿佛为了给颜鹏鼓劲,老孟扯起他的大嗓门喊道:“众位乡亲看过来,这位就是阵斩贼首鲜于辅的少年英雄,度辽将军的族子颜鹏!”
讨逆营中军规森严,平时队列行动严禁擅自大呼小叫,哪怕是受伤呼痛也要压低了声音,以免影响了身边袍泽。
不过在庆功游行时,却没有这种忌讳,大家可以主动表功,让有功将士们接受百姓们的敬仰赞叹。
果然,被老孟这么一嗓子,周围的百姓们全都向颜鹏看过来。
乖乖不得了,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鲜于辅是什么玩意,但阵斩贼首肯定不容易,且还是度辽将军的族子,妥妥的金龟婿,还是二十四K的那种。
百姓们纷纷推挤着想要凑到近前看一看少年英雄长什么模样,而那些大姑娘和媒婆就更为热切。
一个是看未来老公,一个是看大主顾,能不热切嘛!
孟条一拍颜鹏的背心,说道:“小鸠儿,挺起胸膛抬起头,你如今是将军的族子,又立功而还,万万不可坠了将军的威风!”
颜鹏闻言心里一震,立刻昂首挺胸,作出一番英武姿态。
如此一来,更引得百姓们啧啧赞叹。
孟条微微一笑,又指着道路旁一辆马车道:“小鸠儿,你看那车中有个女郎在看你。”
小鸠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一辆颇为华贵的厢车里,窗帘整个掀开,一个眉眼清秀的女子向他的方向望来。
女子手持便面,把面容遮去一半,让人看不真切。
但饶是如此,那露在便面外的一双眼眸却生得十分美丽,更令人生出一番欲要一观全貌的冲动。
小鸠儿与那女郎双眼隔空相对,彼此都呆滞了一下,然后齐齐分开。
收回目光的小鸠儿神情扭捏,而那边的女子已经隐入车中不见。
孟条见状笑道:“嘿嘿嘿,可是对上眼了?”
颜鹏小声答道:“孟叔,莫要瞎说,许是人家只是来看热闹的。”
孟条道:“一个姑娘家独自坐车来看游行,若不为亲自择婿又所为何来,我看人家家境殷实,车马华贵,还有婢仆伺候,定然是门好亲事,可要老叔帮你一把?”
颜鹏被这么一问之下就害羞不敢接嘴,孟条自是心中了然。
他随手向路边一个长了张媒婆脸的婆姨招招手,那婆姨立刻喜出望外地往前凑来,而边上其余的婆姨则又羡慕又嫉妒地看着她。
元氏城中庆功游行办了好多次,大家对规矩都很熟悉,事先会有人在地上用白色的粉末划出线,还会有人巡视安全,提醒百姓们不要越线。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眼下孟条招手让媒婆过去便是如此,负责巡逻的兵卒见了也习以为常,知道这媒婆又接了一单生意。
孟条也不多说,指着那辆马车吩咐了几句,又说了他的部曲和名姓,让媒婆有了消息就前来禀告。
媒婆把头点得如小鸡啄米似地,很快就拍着胸脯打着包票离去。
颜鹏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心里是既紧张又期盼,还在暗暗琢磨有着那双漂亮眼眸的女子若摘下便面会是如何美貌。
如颜鹏与孟条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游行队伍里时有发生,每一次庆典游行几乎都能说合几十桩姻缘。
这使得原本来自四面八方的讨逆营将士与常山百姓的联系愈加紧密。
很多将士也会把家人接来常山,耕植分配给他们的田土,经营一些别他的营生。
短短一年之间,常山的人口快速增长,使得此地愈加繁荣。
颜良作为一军主帅,也要亲自参加这一次庆典。
他的位次在整支部队的最中央,前后左右都是各营头的精锐。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看到他们的将军,他们的国相,负责庆典的官员挖空心思地制作了一台专用的仪车。
此仪车由四马牵引,长两丈,高一丈,车厢边上精心描绘着各式各样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场景,其中有攻打白马城,半道劫曹操,平丘破夏侯,星夜援乌巢,官渡挽乾坤,黑山剿顽匪等经典场面。
仪车的车厢之前是一个开放的小平台,只有围栏遮挡,颜良可以从车厢中走出来,与车外的百姓们面对面。
此刻,颜良正身着金光闪闪的仪式用甲胄,站在车前平台之上,向前来欢迎的百姓们挥手致意。
在颜良迈出车厢的那一瞬间,整个庆典的气氛被瞬间点爆,百姓们纷纷高呼呐喊着“明将军”、“明府君”、“恩公”之类的赞语,摇动着手臂向颜良致意。
颜良在车上不断左右转身,让他的视线扫过每个前来参加庆典的百姓。
百姓们感觉道自己被注视,欢呼得更为卖力,震得附近的屋宇梁木的上的灰尘都淅淅索索地抖落下来。
也不知有哪个百姓吼出了一句“将军万胜!”周围的百姓全都跟着呐喊起来。
“将军万胜!”
“将军万胜!”
“将军万胜!”
颜良自豪地握紧右拳,举到左胸,向百姓们回了一个郑重的军礼。
“敬礼!”
随着颜良身边号令官适时地一声号令,扈从在颜良车驾四周的将士也齐刷刷握拳及胸,向百姓们行起了军礼。
将军万胜的呼喊犹未停歇,而一些被此慕激发得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也学着颜良与将士们的姿态,握拳及胸,回了一个军礼。
其中更有不少人暗暗发誓,今天之后,就要去讨逆营中应募从军。
随扈在颜良仪车旁的郭淮、魏延、傅肜等人也是与有荣焉。
魏延更是心道:“大丈夫当如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