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我死之前,必然先要弄死你们
听得他这般说,严庄心突地跳了跳,暗暗叹了口气。
他现在不免有些后悔,当初觉得安禄山野心勃勃,又是胡人,易于操纵,故此去投,这些年来又一直给安禄山出谋划策,安禄山能够获取李隆基的绝大信任,与他们这些幕僚谋士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现在看来,安禄山实在不是可以共富贵之人啊。
此事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心里琢磨着别的念头,严庄口头却顺着安禄山的话往下说:没有杨国忠牵制,那老皇帝会给叶畅更大的权力你说,那边还有什么消息
杨国忠既死,韦见素为相,永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叶畅哥舒翰为副元帅
好,好,这才是好消息严庄鼓掌道。
安禄山蛙眼瞪着他,严庄不敢卖关子,解释说道:叶畅虽然成了兵马副元帅,但上有韦见素这杨国忠余党,旁有哥舒翰,他不得擅权,兵力就仍然会不足。而且老皇帝既以永王为兵马大元帅,他自家大约是想着远逃,让永王留下与大王对抗。永王长于宫中,生于妇人之间,安是大王对手
叶畅,叶畅,叶畅安禄山咆哮道:哥舒翰算个屁,永王连个屁都不算但是叶畅呢,只要给他兵权,他手中只要有我们一半兵力,便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大王英明,故此不能给老皇帝再次反悔的机会,必须在老皇帝意识到,永王哥舒翰都不是大王对手将兵权付于叶畅之前,先将叶畅打垮至少要将叶畅的不败之名打掉大王此次出征,势在必行,想来这也是天命在大王,故此大王才能在此事发生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天命安禄山听得这个词,冷笑了一声。不过严庄的话帮助他下定了决心,他转向一直默不作声在旁的吉温,拱了拱手:吉公大才,胜杨国忠千百倍,长安城中之事,就仰赖于吉公了。我留下了两万兵卒,必要时当杀则杀,万勿循情。
某知矣。吉温肃容还礼:大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安禄山点了点头,然后下令全军开拔。
现在开拔的实际上是他的中军,长安万年两县强掳来的十万青壮,早就被赶出了长安城,正浩浩荡荡向着咸阳进发。加上安禄山手中的五万中军,足足十五万大军,在安禄山看来,这兵力应当没有任何问题了,即使哥舒翰及时赶到全力支援叶畅,他也仍然能占据绝对优势。
事实上哥舒翰不可能及时赶到,只要先击败了叶畅,让他没有可能主掌全局,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安禄山完全可以夺取汉中,断绝哥舒翰的粮饷来源,与哥舒翰打消耗战。同时再派使者间道赶往犬戎,说动犬戎夹攻哥舒翰。这样一来,长则三年,短则一年,哥舒翰必灭
现在的关键就是击破叶畅,不仅仅是为了报仇,也是为了打开向西通往汉中的大门。
十余万人出征,自然是声势浩大,不仅仅是长安城中的人知道,就连离开了马嵬驿继续西行的李隆基等,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叶畅当如何应付
马嵬之变过后,李隆基就一声哀声连连,杨玉环当着他的面被拖走,将他这位至尊天子的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撕了下来。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雄图大略的皇帝了,而只是一个不想死的老人。有了这个觉悟,他对叶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以往的猜忌防范被他放下大半,现在有的只是担忧。
十五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叶畅如今招揽四方勤王之士,手中也不过是区区三千人马罢了。韦见素在他身边同样叹着气。
他捡了个宰相当,但谁都知道,他只是过渡人选,只待李隆基逃到安全之地,便会将他撤换。究其原因,只因为他是杨国忠一党这一点,是他百口难辩的,他确实是受杨国忠赏识而屡屡升官,而且在杨国忠为相的这几年里,他对杨家的种种不法行为也是听之任之,并无半点斗争。
即使如此,他也希望在自己短暂的任期里能够做点事情出来,哪怕只为了最后清算之时能够将功折过。
依卿看来,叶畅当如何应对
无兵无将,便是有手雷这样的神兵利器,却终有用尽之时,安逆征募长安青壮出征,目的就是消耗叶公手雷其计甚毒,实是无计可施啊。韦见素垂头丧气地道:臣无能
莫说你,换了谁都没有办法李隆基叹了口气:长安往西又没有什么作坊,叶畅不可能象在洛阳一般,拉出几万工人来
若是哥舒翰能及时到
哥舒翰现在大约才得到消息,他召集部队,做好准备,没有十余日时间,根本到不了。
唯有放下之后,才能冷静看问题,此刻的李隆基,对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那当如何是好韦见素一脸忧惧地道。
若是叶畅挡不住安禄山,那么接下来安禄山的胡骑就会飞速赶来,李隆基想要逃到蜀地去的计划,只怕又要生出波折。
派人给叶畅传旨,令他以保存自己为先,不必太过勉强。李隆基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苦笑:不过他定然是不朕的,旁人不听朕的是为了揽权,他不听朕的却是为了救朕朕老了,老了
旁边陈玄礼与高力士对望了一眼,高力士倒还罢了,陈玄礼目光却极是阴郁。
若朕年轻之时,必让叶畅放手施为,看他能给朕一个什么样的惊喜朕老了,才会忠奸不辨,至于如今地步
李隆基喃喃唠叨,言中暗藏深意。他这番话都是对韦见素所说,韦见素也是大感尴尬。杨国忠的前鉴不远,这个时候,他哪里敢得罪高力士与陈玄礼
臣这就去遣人给叶公送信。寻了个借口,韦见素离开了李隆基身边,。
不过才出去片刻,他就一脸喜色地又转了回来:哥舒翰派来的护卫到了,陛下,大喜啊
哥舒翰的人就到了李隆基眉头又跳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