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第一轮茶芽三万五斤茶。
半加工的茶味道比之自产的会差点,但是比第二轮的又好点。
于是第二轮的茶芽,也一样的继续收。
自产的出来六万五千斤,半加工的出来五万斤。
到第三轮,谢珏坚决不让苏月进茶厂了。
只说,这么多够了,便是后面的那些大汉做差了也没关系。
(大汉:不敢做差,会被要求自己割脖子的)
苏月算了算,第一轮的茶谢珏从来没有卖过,三年的加在一起总有九万多斤,这些都是极品茶,味道比上次他们带过去的要好得多,就算留存两万放着,也有七万斤,何况还有那半加工的。
而第二轮的,三年加一起都十几万斤了,再加上这半成品的。
如果谢珏还是按照上次的价格卖,那么这么多量也差不多了。
第三轮出来多少,还真没什么关系。
便放下心来,从头到尾的洗干净后,大睡了三天。
三日之后,又忍不住去指点那些大汉。
第三轮的茶芽味道已经变动不大,而且叶片肥厚,发酵和火焙的时间差点也没有什么关系。
那些大汉也没少自己练习,出来的成品效果也不差。
苏月便放手让他们去做。
自个干脆和谢珏上山晃悠,看能不能找到好的野茶树。
找了几天,倒还真找到了几棵生长了几百年的老野茶。
都没有被人摘过,那茶叶味道……
让苏月一尝之下便道:“三爷,你喝过大红袍嘛?”
“没有。”谢珏手中玩着那茶叶笑道:“不过这名字好,吉利。”
苏月听得一怔,脑中开始转悠起来。
这三年做的红茶也好黑茶也好,黑茶谢珏还往蜀州那边卖过,红茶是从来没有对外过的。
当然,她也不想这么快的让红茶在宋国面世。
要说茶,其实中国人喝得最多的还是绿茶。
绿茶之中,清雅不过龙井,清幽不过碧螺春,毛尖银针那些亦是其中翘楚。
这些茶,都是当地茶农依据本地特产的那些茶树种类制作出来的极品茶,若是单轮味道,只能说各有喜好,不论高低。
而她做的红茶味道是好,却不能说就一定比那些茶要好。
无非是针对远洋航行,还有那些番人天天吃肉吃出来的毛病,远比绿茶适合而已。
所以,红茶在宋国卖,万一卖的价格不好了,反而会影响番外的价格。
不过,今年罗茶司就说了一品贡茶不好拿。
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做点大红袍?
大红袍是岩茶,要是仔细说,也是属于乌龙茶系列,和龙团是有那么一些相似的。
而且,不属于贡茶品种,便可以不被划为贡茶。
到时候放到京城销售,销量和价格也应该不错。
“在想什么?”谢珏伸手,将她环抱在了自己怀中,低头问道。
这里山势险要,茶树长的地方更是险要。
这丫头居然在这种地方发呆!
苏月被他喊得一惊,冲口道:“我在想,我们可以做大红袍,这种茶味道比龙团重一些,用武夷山那边的茶叶便可以做成非常好味的茶,还可以不受贡茶限制。”
谢珏眉头微动,道:“若是又要你自个做,那便不做了。”
苏月抬头看向了他。
谢珏轻叹一声道:“月儿,我不想你太累。”
那什么大红袍听都没听说过,只怕又是只有她会的品种。
现在做这红茶她都累成这样,再要做别的……
想了下,谢珏接道:“等过两年,也不需要单靠着茶来赚钱了,你便只要做自个喜欢的就成。”
过几年,港口建成了,他散布下去的那些产业都上了轨道,良田桑田,织坊瓷坊,从原材料到成品,从丝绸瓷器到香药宝货,他的产业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
那么利润就自动产生。
根本不需要靠着茶的特色来获取暴利。
自然,也就不需要苏月这么辛苦的做茶。
只不过,他也不会完全阻止苏月做茶。
因为苏月做茶的时候,是那般欢喜。
便是再累再苦,那唇角都是勾着,眼底里满满都是喜悦。
浑身都洋溢着欢气和生机。
便是头上包着帕子身上衣衫尽是茶梗灰头土脸的模样,也让人移不开眼睛。
他不想她累,但是更不想剥夺掉她的欢乐。
那么,做一些就好,做个几百斤,只他们两个喝就成。
(谢七容山唐冰:几百斤!都没有我们的份嘛!)
苏月想了想,明年要是依照计划回去京城,便不可能再这么做茶了。
那些大汉明年再带一年,做红茶黑茶是没问题,但是要重新教他们做大红袍……
还是算了。
便点头道:“嗯,三爷说的是。”
远航桑给巴尔,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第三轮茶做出来一半,谢珏吩咐做完直接送泉州后,便带着苏月在三清山玩了一圈,再去九华山拜了下神佛,便打转于六月底回到了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