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挑明了身份,自然也就不会再纠缠下去,严大人带着手底下的兵们道了歉便离开了,不过这位城门吏心里清楚,只怕自己这个小吏只怕是要成为党争的炮灰了,他这样的七品小官自然是够不着参与党争的行列,但是就南谨轩说出五皇子举荐以后,他的身份自然也就被定为五皇子党了。
他回去之后,只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他丢了官也就算了,要是被牵扯出更多事那才是麻烦。
显然这位城门吏真是有些见识,因为南谨轩还真的准备将这件事闹大,尤其是当事人还有宁远和陆舫,这两人可是手握京城舆论的两尊大佛,让他们亲眼所见京城官兵的所为,他们还不在皇刊中添加进去么?
原本一个好好的年,就被这么个插曲一闹,好多人都过不好年,尤其是五皇子府,听说这几日不少官员借着年节走动的机会跑了好几趟,大抵是想着将舆论压下来。
对南谨轩来说,这桩小插曲的好处可不止是给五皇子那边施加一些舆论压力,说他身为皇子御下不严,给人举荐这样的官员,他的目的是要将这件事作为导火线,好好地将禁卫军整治一番。
虽然南谨轩接了禁卫军参领一职,也去了几趟军营,但是他并没有多话,对于原先的管理和训练都没有参与太多,只适当地说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他心里明白,就他这样一个空降兵是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信服的,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个契机。
而这一次事件,就是一个契机,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胡言乱语,败坏朝廷官兵将士们的名声,还公然动手羞辱人,由这个头开启,抓出了许多将士们在外的违纪行为,虽说法不责众,但是当本该纪律严明的禁卫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时,终究还是会引起上位者的注意的。
禁卫军责任重大,担着守城之责,也担着京城治安,如今军纪散漫松懈,实在是太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南谨轩前世里就掌管禁卫军,所以他太清楚禁卫军的软肋在何处,只是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契机,撕开一道口子,才能让他逐个击破。
上了皇刊,自然是一定会让睿武帝知晓的了,他颇为震怒,当即便下旨让南谨轩即日整顿,若是有人心存不满故意闹事,就将人拉出来,不用顾忌。
有了睿武帝这柄尚方宝剑,他自然是更没了顾虑,依照着从前的记忆和最近让君阁收集来的资料,以迅雷之速拿下了禁卫军的几位副统领和军官将士,只两日功夫,他想要拉拢或是策反的,都已经被他拉到了靡下。
就这速度,睿武帝知道了都很是叹为观止,不由得感慨当初为何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竟是让人明珠暗投,埋在了沙堆里。
因为南谨轩迅速收服了禁卫军的关系,让朝廷的格局又变了变,只不过如今正是过年,没有开朝,那些个大臣也只能从各种渠道探听这些事,尚不能确切地知道消息来源。
朝廷上的事楚遥只知道了个大概,反正她知道南谨轩不会让他们吃亏的便是了,听说就连宁远和陆舫都被睿武帝夸赞了一番,说他们虽是文弱书生,但是却有热义之心,日后堪得大用。
就这么几句话,传到了外头,可是引起了一阵纷纷扰扰的议论,之前大家虽然对这对“诸葛双”颇有几分羡慕,觉得他们白身的身份都能入得了三皇子之眼实在是运气太好,如今可算是赤裸裸的羡慕了,多少人拼尽一生只为见上皇帝一面,能在皇帝面前说上几句话,这两人倒好,还没见过睿武帝,就已经在他面前挂了号了。
实际上是那些人不知道,宁远和陆舫早就在睿武帝面前挂上号了,先前是因为当初楚遥和卓家表少爷的恩怨,他自然不会让自家闺女受委屈,便命人调查了一番,就知道了这两人,那时候还好奇楚遥为什么会起了心思将他们救了,还将他们推荐给老三。
打从那时候起,这两个人就已经引起了睿武帝的好奇心,后来百川书院更换院长的事,让老三的人顺利上位,睿武帝自然好奇,原本以他的猜想,老五是断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照理说该是不会那么轻易让老三的人上去才是,派人暗中打听一番才知道原来这两个内应也是很重要来着。
再后来,便是皇刊的事,叫睿武帝真正记住了这两个年轻人,他们有着御史的犀利,也有着御史所没有的圆滑敏锐,死谏是御史的大招,但是照睿武帝来看,要是这两人日后当真成了御史,要是当真要弹劾谁,绝对是一个证据接着一个证据甩出来,绝对能将人压得说不出来。
当然顾家丫头和宁远的事,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