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迁都,既是被迫的,也是必要的。
南京虽然身处后方,但是占据海军优势的日本舰队可以很容易就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威逼南京城下。当年的**战争,南京江面的城下之盟,大家可都没忘记。
既然要躲开日本人的威胁,那么武汉长沙这些内陆中心城市都不能作为目的地,因为这些地方都有日本租界甚至陆战队。因此,落入南京中央政府控制不久的洛阳就成了迁都的目标。这里,地处中国腹地,交通便利,日本人却鞭长莫及。而迁都内地,也作出了政府宁愿打持久战,也不轻易屈服的姿态。
而第二招,军委会的成立,却是很值得玩味的。
表面上看,外敌入侵,国民政府组建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调度军队,这是很正常的选择。但是细细玩味,军委会的成立还是很有玄机的。因为如果只是要统一调度军队,那么参谋本部可以执掌军令,军政部可以执掌兵工、后勤,应付一场局部战争,这样的体制就足够了。但是,参谋本部也好,军政部也好,原来都是属于国民政府管的。现在军委会一成立,却将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由政府直辖该归军委会指挥。这就意味着军队的军令权、人事权、军费核定权等关键权力,都操控于军委会之手。军委会委员长,实际上就牢牢地掌握了军权。
换句话说,这个军委会的设立,与其说是抗日的需要,倒不如说是为蒋介石特设的。而这一步棋,早就在蒋汪西湖密会时,就已经确定。
现在,汪精卫已经当了行政院长,那么蒋介石必然也要有一个恰当的身份。军委会委员长这么一个职务,当然不会是一个虚职。汪主政,蒋主军,这也是蒋汪政治联盟的基础。
从此,中国人在电影中经常能听到的那句台词:蒋委员长到!从一二八事变开始,就此进入历史。
军委会成立后,蒋介石就发表通电,“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这一段话,可称为掷地有声。甚至多年之后,留在大陆的张治中将军回忆起蒋介石的这份通电,还说是人心为之振奋,更别说听闻此事的中央军校的这些老师学生了,就是范杰听到老蒋的这番通电,也握紧了拳头。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从没有如此坚定的表态过。作为全国实际上的最高军事领袖,这份通电,让将士们为之热血沸腾。
不过,激情完了,通电归通电,实际的军事行动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你要说有难处吧,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还确实有难处。
第一个,就是缺钱。不说别的,军队普遍欠饷,有良心的,军饷打个六折到八折发,没良心的,干脆拖欠几个月不发。当兵本为吃粮,这么个搞法,兵无斗志不说,你就是调派军队,开拔费总要吧,阎王还不差饿夫兵呢。
第二个,就是内患不宁。好巧不巧,就在一二八事变之前,一月中旬,鄂豫皖的红军发起攻势,一举打垮了围剿军三个师19个团。江西那边,局势也很紧张,1月10号,江西红军发布攻打赣州的命令,战云密布。江西、鄂豫皖两地牵制了蒋介石的大批精锐,你要调兵,那也得调得出来才行。
难处确实很大,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就算是军队粮饷充足,内部太平,南京政府还是不愿意跟日本人撕破脸全面开打的。很简单,一怕打不过,二怕把江浙赋税区给打烂喽。
从1840年**战争到如今,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外战不断,可对上列强的大小战争,全都败了,而且一场比一场败得难看。败一场,就得割地赔款。打了一百年败仗,早就打怕了。都说中国足球有恐韩症,为啥恐慌,输太多,输得没信心了,就像前两天那场比赛,那踢的是什么玩意儿。其实,打仗也是一样道理。
所以,能够尽早停火,不扩大冲突当然是最好的。其实不只蒋介石心里这么想,政府这么想,很多人都这么想。
但是日本人不这么想,咄咄逼人之势已近在眼前,而蒋介石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提前把退路留好了——迁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