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中间的意向其实是指向了力行社,范杰慢慢的发现了力行社的某些转变,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心为国的组织了。
而陈诚来电中的态度稍显消极,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在下野前,虽释放了邓演达。可邓演达此时已经出国,此刻正在香港休整,也有旁观之意。
当然,陈诚终归是蒋的心腹干将,对他不能仅仅斥责两句而不管。此前,宋美龄曾将谭延闿之女谭祥认作干女儿,做媒许配给陈诚。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蒋致电陈诚劝告:“当此国难方殷之时,结婚以暂缓为宜。”
为了进一步安抚陈诚,蒋介石与谭延闿商议后,致电陈诚:“元旦结婚,专此恭贺。惟沪上为繁华之地,一切务从节俭为宜”,并托宋子文“代送贺仪五千元,另送礼物约价千元之数”。从此,陈诚对蒋更是忠心不二。
至于第二师,蒋介石已下令免去楼景越第二师师长一职,由第4师副师长汤恩伯接任,开始整顿部队。
汤恩伯属于黄埔教官一系,也是蒋某人的心腹亲信。范杰虽与汤恩伯有过朝面,但彼此关系并不是很熟。
但是彼此关系还算可以,因为中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陈仪。对于陈仪,范杰需开口叫一声世伯,而汤恩伯,更需叫一声老师,还有岳父。
陈、汤交情历史渊源颇长。
汤恩伯,原名克勤。1899年9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汤恩伯在家乡读完小学后,于1916年考入金华省立七中,后又转入私立杭州体专,1920年毕业。翌年春,随同乡童乐勋东渡日本,求学于明治大学。童回国前曾给汤留下一笔钱,汤以此为资金开了一家饮食店,维持学费与生计。但由于汤交际广泛,又自好慷慨,对好友多予赊欠,加之不善经营,时未经久,便入不敷出,经济拮据,不得已于1924年闭店退学,返回国内另谋出路。
汤恩伯在上海、杭州、宁波和义乌之间奔波数月,始终没有合适的事情做。几番周折,经朋友辗转介绍,结识了时任浙江省省长夏超,得夏每月津贴50元,继续赴日完成学业。但因夏的经费完全由内弟熊凑宵掌握,熊为人吝啬,且其本人与汤又无任何关系,因而只寄了几个月便停止汇款。汤恩伯再次陷入窘境。无奈,又一次回国。正在他走投无路之际,想起了同乡、前浙江督军吕公望,遂硬着头皮恳求资助。吕见状,便写了一封亲笔信,让汤持函面见时任浙军师长的陈仪。
陈仪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只见他生得魁梧强壮,谈吐不凡,眉宇间透着一股调兵遣将的英气,颇有些大将的风度,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有所作为,便慨然应允每月资助50元,供其回日本完成学业。
汤得此厚遇,不禁感激涕零,当即跪拜于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乃陈老也。学生愿拜您为恩师,生死与共。”
陈仪一生无后,实际上把汤恩伯当儿子看待。不久,陈仪又将才貌双全的义女王锦白许配给汤恩伯,结为秦晋之好。从此,汤恩伯就认陈仪为岳父,由陈陈仪推荐,以官费保送汤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继续学习。
转眼间,日历翻到了1927年,汤恩伯学成回国。此时,蒋介石已在国民党内取得了统治地位。陈仪亦投靠蒋介石。经陈的大力引见,汤恩伯到了湖南,在陆军第一师任学兵连连长。“衙内有人好做官”。由于有了陈的帮助,加之汤自身的勤奋,其工作颇为出色。
1927年经陈推荐先后任南京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作战科长,参加北伐战争,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成为蒋的亲信。
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汤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第1大队上校大队长、第7期第1总队少将副处长,1928年汤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学生总队大队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
继后,又历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参谋,1930年蒋介石成立教导师,又经张治中与陈仪的鼎力推荐,升任该师第一旅少将旅长。
教导二师改编为陆军第4师后,汤恩伯任该师副师长兼第10旅旅长,时隔一年后升任陆军第2师中将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