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刺史李元礼才上任了一个上午,就发现,前任刺史陆敦信有多么的不容易。
他坐在刺史府的大堂之上,手头的茶早就凉透了,也没时间喝上一口。
厚厚的四摞公务文书,码得整整齐齐,有零有整,足足三百二十四份!
一开始,李元礼还以为,是陆敦信尸位其上,没怎么办过差。
等翻开文书逐一查看之后,这才发现,都是近一个月以来的事情!
一个月,三百多份文书?
每一份都要仔细查看,谨慎批阅,还要与同僚商议,厘定结果。
就算脑子灵光的人,一天下来处理个七八分,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这还不算完!
下首坐着十七八个老头子。
有的是本地官员,知道新刺史上任,跑过来拜码头。
有的则是地方豪强,想跟新刺史搭一搭关系。
李元礼的身份,并不是什么秘密。
他们的想法,仅限于搭关系罢了。不敢再有更加亲密的举动。
主要是为了,以后好混。
自打知道自己要成为吴郡刺史的那一刻起,李元礼就很清楚,自己这几年的日子,过得不会太舒坦。
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身份摆在这,手下的人肯定不怎么听话。
谁都知道,陛下对兄弟不怎么友善。
跟皇帝的兄弟走得太亲近,属于闲得没事找死的行为。
“吴郡下辖七县,总丁口五十六万八千一百三十三,户十九万五千二百八十七...”
老书吏站在一旁,摇头晃脑的背诵着吴郡的大体情况。
李元礼一个脑袋三个大。
没有执政经验,干什么都是两眼一抹黑。
这些文书动辄关乎百姓,再小的时候,都不可轻慢。
他根本无从下手。
现在才算知道,当好一任地方官,有多么的艰辛。
或许,陆敦信除官前往岳州,并非是坏事。
“诸位也瞧见了,本官诸事缠身,今日不便招待,来日定办下酒席,邀请诸位做客!”
看着下边那群老头心烦,李元礼随便找了个借口,把他们都请了出去。
“大老爷,这几份文书是需要紧急批复的,二十天前,阳羡发了水灾,数万百姓流离失所,以阳羡的情况,怕是再耽搁下去,难以为继!”
书吏还算排得上用场,将需要率先批阅的文书,放在最上边。
李元礼看着水灾的文书,硬着头皮,道:“府库可有闲粮?直接派人送去便是!”
他从书吏的眼中,看到几分鄙夷之色。
很快就明白过来,自己说了脑残话。
“回大老爷的话,府库余粮充盈,然拨派粮草只是小事,却关乎吴郡上下安危,须得大老爷亲自审阅,阳羡令岑丘,本意上书江南道都督,而今大老爷来了,岑县令便不必再越级上奏...”
“除却粮草外,还需一批赈灾物资需要额外购置,府库余银同样充盈,可江南道内物资不丰,还需专设商队自外地购置!”
“阳羡本地官员多日来奔走呼号,多行善举,当地主簿石勇兴散尽家财赈灾,理应褒奖,另有本地商贾趁机哄抬物价,理应处置...”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听得李元礼眼睛里全是小圈圈。
光这一份文书,就够他折腾好几天的。
“这...让本官思量片刻,尔等且下退下去!”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